11月4日及5日,享誉国际的上海四重奏将在深圳音乐厅带来两场荟萃中西的精彩音乐会,由李伟纲、于翔、李宏刚、尼古拉斯·萨瓦拉斯四位演奏家带来演绎。
今年恰好是上海四重奏成立四十周年,作为早就在国际乐坛驰骋的“前辈”,他们以优雅的艺术风格、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令人难忘的情感深度,给乐迷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室内乐组合之一。他们能够得心应手地游走在西方音乐大师的杰作、传统中国民间音乐与最前卫的当代音乐作品之间,呈现室内乐的无限可能。此次演出他们将献演海顿、莫扎特、德沃夏克、巴伯、潘德列斯基以及谭盾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与周龙的中国民歌组曲。从古典到当代,弦乐四重奏所呈现的柔韧赋予弹性的张力、兼容并蓄的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相信上海四重奏的演绎能让观众领略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中,呈现出的四重奏的独特魅力。
本次将演绎的作品包括11月4日的海顿《D大调弦乐四重奏》、莫扎特《C大调第十九号弦乐四重奏“不和谐音”》、德沃夏克《F大调第十二号弦乐四重奏“美国”》与11月5日的巴伯《b小调弦乐四重奏》、潘德列斯基《第三号弦乐四重奏“不曾写下的日记页”》、周龙《中国民歌组曲》以及谭盾《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可以看出,两场的曲目各有侧重但又具有连贯性,颇具巧思,他们将不同时期的作品串联起来,呈现出一部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史”。古典主义时期是弦乐四重奏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第一场上半场的作品便是出自这个时期,作品均出自“维也纳古典‘三杰’”——海顿被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这部《D大调弦乐四重奏》带有他一如既往的严谨作曲结构,整体高贵典雅的风格散发出维也纳宫廷的贵族气息;莫扎特的作品则在海顿的基础上,赋予了旋律更多的歌唱性与抒情性,将歌剧中声乐创作上的特点融入到了弦乐四重奏中去,《“不和谐音”》进一步探索了音乐的情绪和情感表达方面,带来更多思考与变化。下半场则选择了欧洲民族乐派德沃夏克的代表作《F大调弦乐四重奏“美国”》,在经历了浪漫主义时期更多个性化作品的诞生之后,欧洲民族乐派也迅速崛起,这个时期的作品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第二场则是汇集了上海四重奏的作曲家朋友们经典作品的音乐会,每首作品里都有属于上海四重奏与作曲家的独特故事。其中包括了巴伯《b小调弦乐四重奏》,这是当代弦乐四重奏的经典之作;潘德列茨基《第三弦乐四重奏“不曾写下的日记页 ”》则是特地为上海四重奏所创作的作品,并且由他们在作曲家75岁生日音乐会上首演;谭盾《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在弦乐的演奏方式上融合了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等中国传统乐器的特殊演奏技法,丰富了弦乐四重奏的音色,使作品具有东方音乐的神韵;而周龙所创作的《中国民歌组曲》则囊括了《蓝花花》《小河淌水》《茉莉花》《走西口》《放马山歌》等七首具有大江南北不同风土人情的民歌作品。
一直以来,弦乐四重奏都是深受作曲家和观众喜爱的一种室内乐形式,从古典主义时期便是如此。不仅是因为弦乐四重奏所造就的独特层次和丰富听觉,还有演奏中所流露出的充沛情感带来的感染力,都让人被深深吸引。上海四重奏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定会带来更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演绎,令人期待。